宋元以来中国沿海古代沉船的考古学察看 科技导
- 分类:木材信息
- 作者:EBET易博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5-05-23 17:11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1978—1979年,宁波东门口宋船被发觉于宁波市东门邮大楼工地,包罗3个古代船埠,共出大量宋元期间龙泉青瓷和青白瓷,遗址定名为东门口遗址。该遗址位于余姚江、是唐宋期间海运船埠。东门口宋船出土于一号船埠之下的地层,构件保留比力完整,尖头、尖底、方尾。船残长9。3 m、残高1。14m。发觉有艏柱、船板、抱梁肋骨、舭龙骨、龙骨、隔舱板和前、中桅座,此中舭龙骨是目前中国海船中发觉年代最早的。从龙骨由三段木接合,有2个长方形“保寿孔”,孔内埋藏北宋晚期铜钱。船材包罗松木、杉木、樟木等,板缝用桐油、石灰、麻丝黏合物填充。船体利用了参钉。经研究,其性质是一艘宋代的三桅外海船。
2014年5月,太仓元代沉船被发觉于江苏太仓半泾河万封村段,并于同年进行考古挖掘。沉船残长17。83m,残宽5。76m,残高1。56m,11个舱。船体外板、龙骨利用松木,护舷木利用杉木,隔舱板利用樟木和杉木,桅座利用樟木。全船利用铁钉毗连,有钩钉、方钉和蘑菇钉等,采用油灰捻缝。半泾河为元代浏家港的港汊,能够曲通海外。经研究,其性质为近海和内水运输船,元代晚期因报酬而沉没、烧毁。
1987年8月,南海一号沉船被发觉于广东省江门市川山群岛海域,东距珠江口约102海里,水深24~26m。1989、1999、2002—2004年进行多次查询拜访和试掘,2007年全体打捞出水,移往广东省海上丝绸之博物馆水晶宫进行室内挖掘。2009、2011年先后进行2次试掘,2014—2015年进行正式挖掘。该沉船除上部建建和部门船板受损且船面及以上大部门缺失外,木船体船面以下保留较好。船体概况布局根基清晰,保留有摆布舷板、水线船面、肘骨板、隔舱板、舱内垫板、舵承座以及固定隔舱板的舱壁扶强材等,船桅夹、抱面梁、船面、船壳板、底板和纵隔板部门显露。木船体残长约22。1m,保留最大船宽约9。35m,分布轮廓面积约179。15m2,共有14道隔舱板将船分为15个船舱。船体中上部利用多沉板对接或搭接布局,采用榫卯嵌合、铁钉和木钉等铆合固定的工艺手艺,两舷上部及船壳板多为三沉板布局。船内各舱室之间的船载货色品种具有必然的纪律性,船货形成较为丰硕,的14个隔舱内显显露满舱的瓷器和铁器,绝大部门属于成摞码放的各类外销瓷器,有的大型器物内套拆小型器物,最大限度地操纵了船内无限的狭小空间。无论瓷器仍是铁器等大船货的包拆材料大多利用了竹篾或藤条,除瓷器和铁器外,还发觉较多金银器、铜环、货币、锡器、漆木器、朱砂等(图2),并发觉成套的天秤砝码等船上适用器。此外,出土3158件可辨别的动物遗存及3105粒植子和果实。经研究,其性质为一艘处置近海商业的商船。
统计宋元期间以来的主要沉船遗址27处,此中宋代沉船遗址11处、元代6处、明代7处、清代3处。这些沉船遗址大部门虽然保留情况并不是很好,皆没有档案记录,可是通过考古学的方式进行察看,正在必然程度上也能够反映中国古代沿海的制船手艺、帆海勾当等相关面孔,丰硕和弥补文献记录的不脚。
2008年,北土龟礁一号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莆田市兴化湾南日岛北土龟礁北面海域约300m处,水深约18m。沉船残骸埋藏较浅,曾蒙受较为严沉的盗捞。船体残长7。5m,宽约1。8m,仅存隔舱板1道,船体两头各发觉一块碇石。遗物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约200m2,遗物散落面积达5000m2,未见原生堆积遗物,仅正在海床概况发觉部门瓷器、铜钱。瓷器绝大部门为青瓷,器型以碗为从,还有少量的盘、碟等,应为龙泉窑或福建省北部窑址的产物,时代属于北宋晚期或者南宋晚期。铜钱除“开元通宝”外,大部门为北宋中晚期年号,此中年号最晚的为南宋“绍兴通宝”。经研究,其沉没年代为南宋晚期。
中国是一个国度,也是一个海洋国度。正在漫长的汗青成长历程中,中国先平易近不只创制了灿烂的陆地文明,还有光耀的海洋文明,2种文明的交换、碰撞取融合构成了精湛、独具特色的中汉文化。汗青上,人类开辟海洋的勾当是多样的,此中帆海无疑拥有十分主要的地位。
2023年10—12月,宁波和义沉船被发觉于宁波市和义门瓮城基址南侧。船艏左侧缺失,中部保留完整,船艉。船体残长约9。2m,最宽处约2。8m,深约1。15m,隔舱板9道,其底部有舱壁肋骨和流水孔,未见桅座。船材为杉木、荔枝木和喷鼻樟木等。经研究,其性质为一艘南宋期间的近海运输船。
中国古代社会注沉农业文明,关于海洋文明的文献记录相对较少。帆海正在海洋文明史上具有十分主要的地位,而船舶是帆海勾当的次要载体。虽然中国沿海发觉的古代沉船保留情况一般较差,可是,操纵考古学这一特地研究古代遗存的学科对这些沉船实物遗存进行材料、数据的提取、拾掇和研究,能够初步领会沉船的性质、沉没缘由、古代制船利用的木材、制船的手艺取工艺以及帆海手艺等,为中国古代制船史和帆海史供给主要的根本材料;别的,通过船上运输的货色能够初步探究其时的海洋商业勾当及海商行为,操纵船上保留的船员或商人的日常糊口用品还能够初窥古代船上“微型社会”的面孔等;同时,大量沉船遗存的发觉也是古代沿海社会、经济和糊口的反映。能够说,这些沉船的发觉是研究中国古代制船史、帆海史、海外商业史以及船上社会糊口的主要实物材料,正在必然程度上能够填补中国文献记录的不脚。通过对古船遗址实物的考古学察看,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中国古代船舶制制、帆海勾当、海外商业成长演变的汗青,再现船上人员和流动社群的糊口场景。
1973年8月,泉州后渚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洛阳江边的后渚村海滩上,1974年进行考古挖掘。后渚沉船出土时船体根基连结程度,南偏东10。5°。船体自舭部以上布局和桅、舵、帆、碇等属具已不存。船体残长24。2m、残宽9。15m,残深1。98m,平面扁阔近卵形。尖底,用12道隔板将船分为13舱;船壳用2层或3层板叠合,用肋骨加固。艏柱、头桅座、后桅座和舵承座尚存。从龙骨的前后两头,均挖有“保寿孔”,上部7个小孔按斗极陈列,内置7枚铜钱(或铁钱);下部为大圆孔,嵌入1枚铜镜;这是福建地域“七星明月”制船习俗之遗址。船体用材次要为杉木、松木和樟木。船上还发觉不少行船器具,如绞车轴、缆绳、铁搭钩、铁斧、钉送、木槌、木灰刮板、竹尺等。船舱出土遗物很是丰硕,有喷鼻料、药物、签牌、铁器、陶瓷器、铜钱、竹木器、藤器、编织物、文化用品、粉饰品、皮革成品、果核、贝壳、动物骨骼等,合计14类、69项(图1)。后渚港是泉州港次要的口岸之一。经研究,该沉船性质为处置海外商业的近海商船。
1984年,蓬莱二号船被发觉于蓬莱水城小海西南角,2005年挖掘。沉船标的目的为91°,根基程度。船体严沉,不见船舷以上部门,仅船体底部,艉部和后面的舱壁板也已被损坏。船体残长21。5m,残宽5。2m,全体呈瘦长的流线个水密舱。船体用材次要是油松,艏龙骨和龙骨补强材为榆木,从龙骨和翼板为油松,船板除了油松外还利用了杉木和榆木,桅座和桅垫则采用了椎木和樟木。船舱内出土文物6件,包罗青花瓷片、瓷器口沿、陶纺轮、青瓷碗口残片、铁钉等。挖掘者猜测该沉船制制和利用年代该当为明代晚期,其性质为和船,为中国华南地域的一种船型——鸟船。
跟着唐代陆地丝绸之受阻,海上丝绸之起头活跃。宋元两朝者奉行积极的海外商业政策,促成了海上丝绸之昌盛期间的到来。明朝初期实行海禁,导致倭患不竭,海外商业继续成长的同时,防倭逐步成为东部沿海的主要军事使命,正在考古学上表示为中国沿海发觉了必然数量的明代和船和商船。总之,以上沉船的发觉恰是宋元以来、经济、军事和社会变化的。
2000年,东山冬古一号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冬古村海湾西海堤内侧的港湾内,2001、2004年进行了水下考古查询拜访和挖掘。遗址由二处堆积构成,相距54m。东侧堆积的海底概况分布有大小不等的石块,次要出水有铜铳、铁炮及凝结物等,未发觉船体。西侧堆积接近西海堤,北部地表为一片滩涂,南部海床概况笼盖有大量的石块,发觉有沉船的部门船体和大量文物。东山冬古湾沉船船体已根基解体,仅存船底及部门构件,提取出水了部门船板、船构件和一截尾龙骨。尾龙骨为松木,长326cm、宽20~24cm、厚27~30cm。出水铁质带缆桩2件,出水文物还有瓷器、紫砂器、陶器、金属器、木构件、石器等。此中金属器包罗刀兵、日用器、铜钱等。经研究,其性质为南明郑氏集团的和船,其沉没年代正在1675—1680年间。
1978年2月,上海嘉定封浜沉船被发觉于上海市嘉定县封浜杨湾出产队古代吴淞江干。船头小方形,船艉断缺,平底,7个舱,残长6。23m,发觉有桅座、桨柱、石碇以及瓦、砖、碗、铁锅、菜刀、水勺和行灶等,船舱内还发觉狗和鸡的骨骼。船木次要为杉木,其次为桑木,船钉有参钉、枣核钉、扒头钉和宽背钩钉,利用桐油、石灰、麻丝捻料填缝。经研究,其性质为一艘长约10m,载沉约5t的南宋内河船。
1978年12月中旬,上海南汇大治河沉船被发觉于上海市南汇县大治河黄新华四队。船体残长16。2m,由8块隔舱板分成9个舱,有“保寿孔”,内有铜钱、银钗,统一地层发觉2件完整的宋代瓷器。经研究,其性质为一艘9舱单桅、平底的近海运输的宋代海船。
帆海正在海洋文明史上具有十分主要的地位,而船舶是帆海勾当的次要载体。本文梳理了宋元期间以来的主要沉船遗址27处,此中宋代沉船遗址11处、元代6处、明代7处、清代3处,操纵考古学这一特地研究古代遗存的学科对这些沉船实物遗存察看、研究,初步领会沉船的性质、沉没缘由、古代制船利用的木材、制船的手艺取工艺以及帆海手艺;通过船上运输的货色能够初步切磋其时的海洋商业勾当及海商行为,操纵船上保留的船员或商人的日常糊口用品还能够初窥古代船上“微型社会”的面孔;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中国古代船舶制制、帆海勾当、海外商业成长演变的汗青,再现船上人员和流动社群的糊口场景。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次要登载科学前沿和手艺热点范畴冲破性的报道、权势巨子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颁发推进经济社会成长、完美科技办理、优化科研、培育科学文化、推进科技立异和科技的决策征询。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智库概念、科技评论、热点专题、综述、论文、学术聚焦、科学人文等。
2006年,福建平潭九梁一号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海坛海峡屿头岛东部九梁海域航道东侧。水深16~19m。2008、2009、2013年3次对该遗址进行查询拜访。遗物分布面积达800m2。2008年查询拜访时,船体根基呈工具,残骸显露部门长约9m,宽约4m,有6块隔舱板。出水文物皆为陶瓷器,次要为青花和青白瓷,还有少量蓝釉、白瓷和青花釉里红瓷器等。次要瓷器品种分2组:一组为青花瓷、青花釉里红、蓝釉瓷等;另一组为白釉罐,即“安平壶”。前者根基属于景德镇平易近窑产物,青花瓷中有部门属于专供外销的“克拉克瓷”,后者可能产自福建邵武四都青云窑。连系汗青布景、航,以及“安平壶”的分布和畅通情况进行阐发,有研究者猜测九梁一号沉船取明末郑氏海商集团和荷兰东印度公司正在中国南部的商业勾当相关,其性质为处置海外商业的商船。
以上沉船遗址考古发觉,除了蓬莱三号、四号船和小白礁一号沉船有争议外,其他船只皆被认为是中国船。船体有大有小,有平底船,也有尖底船和前尖后U型的船,既有内水、近海航行船只,也有近海船只;既有和船,也有商船和运输船,可谓类型丰硕。制船手艺上多利用铁钉和榫卯布局毗连,铁钉有参钉、枣核钉、钩钉等,榫卯布局也日趋复杂,船只遍及利用水密隔舱手艺,并利用龙骨、舭龙骨或龙骨板等,此中龙骨多为3段,保留有中国福建沿海保守制船习俗的“保寿孔”,船壳板有单层板和多层板之分,利用桐油、石灰和麻丝做捻料填缝,船材次要为中国保守制船利用的松木、樟木、杉木等,部门船只还利用楸木、、槐木和枣木等,且按照木材的性质量才利用。总体来说,沉船考古发觉宋元以来中国保守制船手艺虽然有地区之分、功能之别,可是曾经构成奇特的中国古代制船手艺取气概,且一脉相承,不竭冲破取成长。而蓬莱三号、四号沉船和小白礁一号沉船兼具中国取国外制船工艺特点,表现了中国制船手艺的包涵性,是中外文明交换互鉴的表示。
1991年,绥中三道岗沉船被发觉于葫芦岛市绥中县大南铺村南面,距约5。5km的海域。1992—1998年先后进行了6次正式的查询拜访、勘察和挖掘,共计挖掘出水文物2000余件(图4)。这是中国初次自从开展的一项正轨水下考古挖掘项目。沉船遗址位于长形大型凝结物堆积处,从凝结物的堆积猜测原船的长约20~22m、宽8。5~9m、高3。2~3。5m。出水器物以瓷器为从,还有部门铁器、木器等。瓷器均为磁州窑产物,比力完整的器物计1000余件,具有比力较着的元代晚期至明初磁州窑烧制气概。经研究,其船型猜测是平底沙船,为一艘能够正在内河和沿海行驶,沿渤海湾航行的开展平易近间商业的商船,沉船排水量正在100t摆布。
蓬莱四号船位于蓬莱水城小海南部西侧,蓬莱三号船的东北标的目的约50m处。2005年挖掘。船体近南北向,最为严沉,并列底板4块,全体残长4。8m,残宽1。96m。该船船材十分粗壮,核心龙骨板残长3。46m,宽20~44cm,厚16~20cm,两头有2个长方形插孔,核心龙骨板两侧翼板尺寸大致不异,侧面以长槊取龙骨穿连,外侧有长企口,取船板相扣,其建制体例采用了韩国高丽船的保守制船手艺,取蓬莱三号船存正在较多类似性。船板材质为松木。挖掘者揣度蓬莱三号、四号船烧毁年代不早于明初,其船型应为平底沙船,是抗击倭寇的和船。蓬莱三号、四号船反映了中国和韩国古代正在制船手艺方面的交换。
2014年,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圣杯屿西南约200m处,水深约为27~31m。遗物散落正在坑底部,分布面积约1200m2,大都为陶瓷器,部门遗物器表附着有海洋生物。海床概况可见部门船体,标的目的约300°,显露海床部门长9m、最高0。15m,发觉6道隔舱板,隔舱板间宽1~2m,正在海床概况的最长隔舱板长约4m、厚0。08~0。1m。出水文物均为青釉瓷器,以碗、盘为从,还有少量洗、碟、高脚杯等。经研究,其性质是元代晚期一艘从东南沿海口岸出发,特地运输龙泉窑瓷器前去东南亚一带进行商业的货船。
1978年,天津元蒙口宋船被发觉于天津市静海县东滩头元蒙口村古“运粮河”河流。船体齐头、齐尾、平底,长14。62m,最大宽4。05m,船艉有均衡舵,长3。9m。船体布局简单,利用铁钉、榫卯连系建制,无隔舱。船内出土“政和通宝”和宋代瓷碗等,年代为北宋。船木次要利用楸木、、槐木以及檀木和枣木等。经研究,其性质为内河货运船或近海航行的宋代海船。
做者简介:陈浩,福建省考古研究院,馆员,研究标的目的为水下考古和福建海防史;梁国庆(通信做者),国度文物局考古研究核心,副研究馆员,研究标的目的为水下考古、沉船考古和海上丝绸之考古。
2007年,广东南澳一号沉船被发觉于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云澳镇东南三点金海域,水深约30m。2010—2012年进行考古挖掘。船载物分布正在南北长35m,工具宽9m的区域内。船体残长24。85m,最宽7。5m,保留有25道隔舱板。发觉有桅座、桅夹板构成的可倒桅。沉船满载船货,出水文物2。7万余件,包罗瓷器、陶器、金属器、木器和石器等(图5),此中以瓷器为从,别离产自漳州窑和景德镇窑,此外还发觉几枚铁炮、头梳、围棋子、股子等船员糊口用品以及一批无机质文物,包罗腊肉、柿子、板栗、橄榄、龙眼、荔枝、桃核、土茯苓等食物,还有铜钱约2。7万枚,管珠串饰约2。9万枚粒。挖掘者猜测该沉船是一艘明代万积年间从漳州月港出海,经南澳岛前去东南亚对接马尼拉大风帆商业的近海商船。
2006年,平潭大练岛一号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海坛海峡北口大练岛西部海域,东距大练岛约300m,水深14~20m。沉船船体保留欠安,7道隔舱板和船壳板,船壳板残长约7m,残宽约5。5m,厚0。06m。出水文物608件,以瓷器为从,次要为青釉瓷器,此外还有3件陶罐、1件陶瓦和1件铁锅。青釉瓷器均为浙江龙泉窑产物,其器型次要有碗、大盘、洗、小罐等。挖掘者认为该沉船遗址所出瓷器来自龙泉大窑和溪口窑,猜测该沉船为元代中晚期从福州港或温州港出发,间接前去东南亚或者运输龙泉瓷器前去泉州集散,再运销东南亚的商业商船。
通过以上沉船遗址的考古工做可知,沉船次要沉没于口岸、河流和古代航路附近的礁石周边。此中沉没于口岸、河流的沉船多体量较小,以口岸、内河和沿海海上运输功能为从,例如天津元蒙口宋船、上海南汇大治河沉船、上海嘉定封浜沉船、太仓元代沉船、宁波东门口沉船、宁波和义沉船等。这些船只多因口岸、河流变化而淤埋,从包含物阐发多为沉没后烧毁船只,例如太仓元代沉船船壳板上有报酬的洞,且内大外小,有益器踪迹,应为报酬缘由而沉没。此外,还有部门沉船其性质为和船,例如蓬莱一、二、三、四号船皆位于蓬莱水城小海之内,为古代水军驻泊之所;而东山岛为宝穴镇驻地,正在明代曾设水寨防御倭寇,冬古一号沉船出水了兵器及铠甲,猜测可能是取郑氏海商集团相关的和船。泉州后渚沉船虽然是正在口岸、滩涂淤没,但按照其出土的喷鼻料、药物、签牌等主要文物看,其性质该当是一艘近海商业回行的商船。其他船只多沉没于古代航路附近的礁石周边,并陪伴有海外商业的船货,多取古代海上丝绸之商业相关。这些沉船大小纷歧、功能分歧、类型多样,是古代中国沿海船舶系统的主要。
1998岁尾,华光礁一号沉船被发觉于海南省西沙群岛华光礁海域,1999年进行了试掘。出水沉船文物849件,以瓷器为从,还有陶器、木船塞、铜镜残片、铁器等(图3)。此中瓷器以青白瓷居多、青瓷次之,还有必然酱褐釉器。青白瓷以福建窑口最多,包罗德化窑青白釉碗、瓶、粉盒,南安、闽清等地的碗、盘、刻花执壶之类,只要少量景德镇青白瓷产物。青瓷包罗龙泉窑系闽北松溪回场窑的青黄釉刻划花加篦划纹的大碗、大盘,南安罗东窑青黄釉大盘。酱褐釉器次要是晋江磁灶窑产物,有青黄釉褐彩瓶、罐等以及酱褐釉小口罐、军持等。此外,还发觉有断面呈U型的铁条凝结物,而且有较着地用竹篾捆扎踪迹,应是船货的一种。有一件青白釉碗内壁刻有“壬午载潘三郎制”铭,一般认为是南宋期间来自泉州的“福船”,性质为一艘处置海外商业的近海商船。
2008年,宁波小白礁一号沉船被发觉于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的渔山列岛海域小白礁。渔山列岛位于浙江沿海中部,暗礁多、水流急、风波大,历来是沉船变乱高发区。宁波市考古研究所等单元2009年6月起头对该沉船进行沉点查询拜访和试掘,2011—2014年进行挖掘。沉船遗址位于水下24m深处,平面近卵形,分布面积约215m2。共计出水船体构件236件、文物1064件。出水文物次要包罗青花瓷器、五彩瓷器、酱釉陶器、紫砂陶器、金属器、玉石印章、木质砚台底座、毛笔、石板材、清代铜钱、日本铜钱、越南铜钱、西班牙银币和测深锤等(图7)。此中,青花瓷、五彩瓷和石板材的数量最多。船体残长约20。35m,残宽约7。85m。有桅座、铺舱板、隔舱板、船壳板、肋骨、龙骨、补强材、扶墙材等船体构件。龙骨由从龙骨、艏龙骨、艉龙骨3段搭接而成,有“保寿孔”。船底肋骨达22件、舷侧肋骨21件,还有肋骨残件6件、肋骨补强材12件和肋骨补强板12件。该沉船船材次要产自东南亚,制船手艺中既包含有中国保守的水密舱,也有国外的密肋,具有连系了中国古代制船工艺和国外制船工艺的特点。经研究,其性质为清代道光年间从宁波出发前去东南亚处置海外商业的近海商船。
除此之外,沉船考古还发觉大量船上糊口及帆海相关文物,例如天津元蒙口宋船发觉有均衡舵;南澳一号、小白礁一号别离发觉了明、清期间的测深锤;后渚沉船发觉宋代碇石、绞车轴、帆海竹尺等,这些实物为帆海手艺史研究供给了新材料。上海嘉定封浜沉船发觉的铁锅、菜刀、行灶,后渚沉船、南海一号沉船发觉的动物骨骼、动物遗存以及贝壳等(图8),丰硕了宋元以来船上社会糊口内涵,填补了文献记录的空白。
2005年6月,平潭碗礁一号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海坛海峡北部屿头岛东北面碗礁东南约500m处,水深13~17m,2005和2008年进行了挖掘。船体平面略呈卵形,首尾均残破,头部尖,船艉较平。船体残长13。5m,残宽3m,15道隔舱板,别的发觉有龙骨、肋骨和船壳板。沉船遗址出水遗物约17000余件,瓷器占大大都,还有少少量的木器、石器、铜器。瓷器中,青花瓷数量最多,还有青花釉里红、五彩和单色釉等(图6)。挖掘显示存正在以木桶、棕绳包扎、稻壳填塞拆运瓷器的现象。此外,还出水石砚、铜锁、瓷砚滴、瓷镇纸等船上人员糊口用品。绝大部门瓷器为景德镇平易近窑产物,时代正在清代康熙中期(约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碗礁一号沉船所出青花瓷器制做精细、纹样精彩,代表了康熙期间平易近窑青花瓷的制做程度,此中,还有部门瓷器为专供外销的“克拉克瓷”。研究者认为,该沉船性质为一艘拆载景德镇瓷器经由闽江水入海出洋的商船。
2005年,老牛礁一号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海坛海峡西北老牛礁东南约2500m处海域,水深10~14m。2006、2008年别离进行了2次查询拜访。船体残骸埋于海床之下。出水文物次要为瓷器,包罗白瓷、蓝釉瓷、五彩和青花,此中青花瓷器具有明代中期景德镇平易近窑青花瓷器的特征。经研究,其性质为福州港出海,前去东南亚进行海外商业的商船。
西沙群岛石屿二号沉船位于永乐环礁东部,石屿礁盘内侧,水深1~2m。海床概况多为死珊瑚,地势平展,贝类和海洋生物较多,遗物散落范畴广,约有2万m2,未发觉船体。采集标本有景德镇窑青花、蛋白釉,德化窑白釉,福建窑场青灰釉和磁灶窑酱黑釉瓷片。此中,青花瓷器为元代晚期景德镇窑采用进口钴料烧制,为外销东南亚或更远地域的瓷器产物,蛋白釉瓷器也产自景德镇窑;青灰釉的碗、盘、碟等器物,为福建地域窑场烧制,而酱黑釉的小口瓶、罐等器物,胎质较粗,为晋江磁灶窑产物。据研究,其年代应为元代晚期。这是中国水下考古工做中初次发觉元代青花瓷器,弥脚宝贵。
截至2023年,正在中国海域(不含港澳台地域)发觉并进行过水下考古的沉船遗址有127处,水下文物点107处,此中80%以上沉船沉没时代为宋元明清期间。本文拔取宋元明清期间尚存船体遗存的沉船遗址27处,按沉船年代和发觉时间进行分类,对其主要发觉及学界研究进行初步统计。
2010年,龙海半洋礁一号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隆教畲族乡东南半洋礁以北约800m处的海域,水深19~23m。船体残长9。2m、残宽2。5m,标的目的330°。船体仅存部门龙骨以及船板,发觉船底板8块;桅座1个,长1m、宽0。4m、厚0。3m;龙骨仅显露西北端和东南端,长约9m、曲径0。25m。遗物发觉不多,品种相对单一,品种较少,次要有黑釉碗、青白瓷盘、青白瓷碗等,还发觉少量的陶盆、陶壶、铜钱、漆器等。挖掘者猜测半洋礁一号沉船遗址的年代应为南宋中晚期,是从福建沿海口岸出发,通过东线的澎湖,前去东南亚处置海外商业的近海商船。
1984年,蓬莱一号船被发觉于烟台市蓬莱县蓬莱水城小海西南部。沉船船体严沉,不见船面以上部门,仅存船底保留较好,艏艉略残。船体残长约28m,最宽处残宽约5。6m,残高约1。2m,全体呈头尖艉方,船底两头上翘。船体13道舱壁,应有14个船舱。船体保留了前、中2个桅座,前桅座位于第二道舱壁之前并紧靠舱壁,中桅座位于第7道隔舱壁之前也紧靠舱壁,船艉未见船舵,保留有舵承座。除此之外,还发觉滑轮架1个、滑轮3个和船楼窗扇2个。沉船龙骨分3段,艏龙骨、从龙骨取尾龙骨之间采用凹凸槽式毗连,毗连处有“保寿孔”,船板为单层板,每列船板对接头采用凹凸槽式,并用铁钉铆紧,边接缝采用平对接,用穿心钉和铲钉固定,然后用捻料密封。该船船材分歧部位利用了多种分歧木材,此中船板用杉木,舱板用椎木,桅座取舵承座用,艏龙骨和艉龙骨用樟木,从龙骨用松木。船内出土文物较少,仅正在船内前部出土元代灰青釉高脚杯和石球各1件,船底部淤泥发觉文物数量亦不多,包罗瓷碗2件、残瓷瓶1件、陶喷鼻炉1件、石球1件、残铜炮1件和缆绳等,经考据,该沉船沉没年代为元末明初,其性质为巡视海防范倭的和船。
1990年,白礁一号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连江县筱埕沉着海村东南海域的白礁附近,沉船处于白礁东段暗礁南面的海底。1990、1995、1999、2000年先后对白礁一号沉船遗址进行查询拜访和挖掘。沉船船体除部门龙骨外多已朽烂,沉船遗物集平分布区域长22m、宽6m。积年出水的陶瓷器合计有2678件(含残片),此中黑釉盏2251件,青白釉碗415件,此外还有一些酱釉罐、壶、钵等。凝结物正处于龙骨中段的底舱,起到压舱物的感化。初步认为,这批黑釉盏均来自福建福清南宋期间的东张窑,而白瓷碗则为福建闽清义窑南宋期间的产物。白礁一号沉船遗址位于闽江口以北的海上航,因而初步认为该沉船的船货是销往东北亚地域或日本,其性质为处置海上商业的近海商船。
船舶是帆海勾当的次要载体。考古工做者正在中国沿海地域发觉了大量宋元期间以来的沉船。本文通过梳理中国沿海宋元明清期间的沉船发觉,操纵考古学的方式察看和研究,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中国古代船舶制制、帆海勾当、海外商业成长演变的汗青。
蓬莱三号船被发觉于1984年,位于蓬莱二号船北侧。沉船标的目的为276°,向南倾斜较沉。船体严沉,不见艉龙骨及船舷以上部门,仅底部。船体残长约17。1m,残宽约6。2m,有8个舱。全体看,船身较宽,船底较平,船底取船外板形成倒梯形。船体4道隔舱板和4道隔舱板痕,保留有前桅座和中桅座。该船建制手艺较有特点,不见龙骨,采用龙骨板的形式取而代之,船体底部中线块粗壮木板形成龙骨板,由17支木栓将3块龙骨板贯穿毗连,外板采用鱼鳞搭接体例,边缝处以木钉毗连为从,铁钉毗连为辅。学界一般认为这是韩国高丽船的保守制船方式,韩国文献中称这种“木栓”为“长槊”,“木钉”为“皮槊”。该船船材皆为油松。船舱内出土文物26件,以瓷器及残片为从,还有灰瓦、青砖、石球、料珠、铁钉等,此中瓷器次要包罗白瓷碗底、青瓷碗底、酱油瓶、陶缸、青瓷罐、船型壶等,窑口有龙泉窑、景德镇窑、北方窑和当地窑等。此中船型壶、陶缸猜测为朝鲜半岛同期间的舶来品。别的还出土了捻料、象牙光角贝、葎草种子、西瓜籽、松子等。颠末检测,松子非蓬莱当地种,分布于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象牙光角贝次要分布于朝鲜半岛和日本海海域,蓬莱本地海域不见。经研究,其性质为元末明初蓬莱水城的和船。
宋元以来中国沿海古代沉船的考古学察看 科技导
【概要描述】
1978—1979年,宁波东门口宋船被发觉于宁波市东门邮大楼工地,包罗3个古代船埠,共出大量宋元期间龙泉青瓷和青白瓷,遗址定名为东门口遗址。该遗址位于余姚江、是唐宋期间海运船埠。东门口宋船出土于一号船埠之下的地层,构件保留比力完整,尖头、尖底、方尾。船残长9。3 m、残高1。14m。发觉有艏柱、船板、抱梁肋骨、舭龙骨、龙骨、隔舱板和前、中桅座,此中舭龙骨是目前中国海船中发觉年代最早的。从龙骨由三段木接合,有2个长方形“保寿孔”,孔内埋藏北宋晚期铜钱。船材包罗松木、杉木、樟木等,板缝用桐油、石灰、麻丝黏合物填充。船体利用了参钉。经研究,其性质是一艘宋代的三桅外海船。
2014年5月,太仓元代沉船被发觉于江苏太仓半泾河万封村段,并于同年进行考古挖掘。沉船残长17。83m,残宽5。76m,残高1。56m,11个舱。船体外板、龙骨利用松木,护舷木利用杉木,隔舱板利用樟木和杉木,桅座利用樟木。全船利用铁钉毗连,有钩钉、方钉和蘑菇钉等,采用油灰捻缝。半泾河为元代浏家港的港汊,能够曲通海外。经研究,其性质为近海和内水运输船,元代晚期因报酬而沉没、烧毁。
1987年8月,南海一号沉船被发觉于广东省江门市川山群岛海域,东距珠江口约102海里,水深24~26m。1989、1999、2002—2004年进行多次查询拜访和试掘,2007年全体打捞出水,移往广东省海上丝绸之博物馆水晶宫进行室内挖掘。2009、2011年先后进行2次试掘,2014—2015年进行正式挖掘。该沉船除上部建建和部门船板受损且船面及以上大部门缺失外,木船体船面以下保留较好。船体概况布局根基清晰,保留有摆布舷板、水线船面、肘骨板、隔舱板、舱内垫板、舵承座以及固定隔舱板的舱壁扶强材等,船桅夹、抱面梁、船面、船壳板、底板和纵隔板部门显露。木船体残长约22。1m,保留最大船宽约9。35m,分布轮廓面积约179。15m2,共有14道隔舱板将船分为15个船舱。船体中上部利用多沉板对接或搭接布局,采用榫卯嵌合、铁钉和木钉等铆合固定的工艺手艺,两舷上部及船壳板多为三沉板布局。船内各舱室之间的船载货色品种具有必然的纪律性,船货形成较为丰硕,的14个隔舱内显显露满舱的瓷器和铁器,绝大部门属于成摞码放的各类外销瓷器,有的大型器物内套拆小型器物,最大限度地操纵了船内无限的狭小空间。无论瓷器仍是铁器等大船货的包拆材料大多利用了竹篾或藤条,除瓷器和铁器外,还发觉较多金银器、铜环、货币、锡器、漆木器、朱砂等(图2),并发觉成套的天秤砝码等船上适用器。此外,出土3158件可辨别的动物遗存及3105粒植子和果实。经研究,其性质为一艘处置近海商业的商船。
统计宋元期间以来的主要沉船遗址27处,此中宋代沉船遗址11处、元代6处、明代7处、清代3处。这些沉船遗址大部门虽然保留情况并不是很好,皆没有档案记录,可是通过考古学的方式进行察看,正在必然程度上也能够反映中国古代沿海的制船手艺、帆海勾当等相关面孔,丰硕和弥补文献记录的不脚。
2008年,北土龟礁一号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莆田市兴化湾南日岛北土龟礁北面海域约300m处,水深约18m。沉船残骸埋藏较浅,曾蒙受较为严沉的盗捞。船体残长7。5m,宽约1。8m,仅存隔舱板1道,船体两头各发觉一块碇石。遗物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约200m2,遗物散落面积达5000m2,未见原生堆积遗物,仅正在海床概况发觉部门瓷器、铜钱。瓷器绝大部门为青瓷,器型以碗为从,还有少量的盘、碟等,应为龙泉窑或福建省北部窑址的产物,时代属于北宋晚期或者南宋晚期。铜钱除“开元通宝”外,大部门为北宋中晚期年号,此中年号最晚的为南宋“绍兴通宝”。经研究,其沉没年代为南宋晚期。
中国是一个国度,也是一个海洋国度。正在漫长的汗青成长历程中,中国先平易近不只创制了灿烂的陆地文明,还有光耀的海洋文明,2种文明的交换、碰撞取融合构成了精湛、独具特色的中汉文化。汗青上,人类开辟海洋的勾当是多样的,此中帆海无疑拥有十分主要的地位。
2023年10—12月,宁波和义沉船被发觉于宁波市和义门瓮城基址南侧。船艏左侧缺失,中部保留完整,船艉。船体残长约9。2m,最宽处约2。8m,深约1。15m,隔舱板9道,其底部有舱壁肋骨和流水孔,未见桅座。船材为杉木、荔枝木和喷鼻樟木等。经研究,其性质为一艘南宋期间的近海运输船。
中国古代社会注沉农业文明,关于海洋文明的文献记录相对较少。帆海正在海洋文明史上具有十分主要的地位,而船舶是帆海勾当的次要载体。虽然中国沿海发觉的古代沉船保留情况一般较差,可是,操纵考古学这一特地研究古代遗存的学科对这些沉船实物遗存进行材料、数据的提取、拾掇和研究,能够初步领会沉船的性质、沉没缘由、古代制船利用的木材、制船的手艺取工艺以及帆海手艺等,为中国古代制船史和帆海史供给主要的根本材料;别的,通过船上运输的货色能够初步探究其时的海洋商业勾当及海商行为,操纵船上保留的船员或商人的日常糊口用品还能够初窥古代船上“微型社会”的面孔等;同时,大量沉船遗存的发觉也是古代沿海社会、经济和糊口的反映。能够说,这些沉船的发觉是研究中国古代制船史、帆海史、海外商业史以及船上社会糊口的主要实物材料,正在必然程度上能够填补中国文献记录的不脚。通过对古船遗址实物的考古学察看,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中国古代船舶制制、帆海勾当、海外商业成长演变的汗青,再现船上人员和流动社群的糊口场景。
1973年8月,泉州后渚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洛阳江边的后渚村海滩上,1974年进行考古挖掘。后渚沉船出土时船体根基连结程度,南偏东10。5°。船体自舭部以上布局和桅、舵、帆、碇等属具已不存。船体残长24。2m、残宽9。15m,残深1。98m,平面扁阔近卵形。尖底,用12道隔板将船分为13舱;船壳用2层或3层板叠合,用肋骨加固。艏柱、头桅座、后桅座和舵承座尚存。从龙骨的前后两头,均挖有“保寿孔”,上部7个小孔按斗极陈列,内置7枚铜钱(或铁钱);下部为大圆孔,嵌入1枚铜镜;这是福建地域“七星明月”制船习俗之遗址。船体用材次要为杉木、松木和樟木。船上还发觉不少行船器具,如绞车轴、缆绳、铁搭钩、铁斧、钉送、木槌、木灰刮板、竹尺等。船舱出土遗物很是丰硕,有喷鼻料、药物、签牌、铁器、陶瓷器、铜钱、竹木器、藤器、编织物、文化用品、粉饰品、皮革成品、果核、贝壳、动物骨骼等,合计14类、69项(图1)。后渚港是泉州港次要的口岸之一。经研究,该沉船性质为处置海外商业的近海商船。
1984年,蓬莱二号船被发觉于蓬莱水城小海西南角,2005年挖掘。沉船标的目的为91°,根基程度。船体严沉,不见船舷以上部门,仅船体底部,艉部和后面的舱壁板也已被损坏。船体残长21。5m,残宽5。2m,全体呈瘦长的流线个水密舱。船体用材次要是油松,艏龙骨和龙骨补强材为榆木,从龙骨和翼板为油松,船板除了油松外还利用了杉木和榆木,桅座和桅垫则采用了椎木和樟木。船舱内出土文物6件,包罗青花瓷片、瓷器口沿、陶纺轮、青瓷碗口残片、铁钉等。挖掘者猜测该沉船制制和利用年代该当为明代晚期,其性质为和船,为中国华南地域的一种船型——鸟船。
跟着唐代陆地丝绸之受阻,海上丝绸之起头活跃。宋元两朝者奉行积极的海外商业政策,促成了海上丝绸之昌盛期间的到来。明朝初期实行海禁,导致倭患不竭,海外商业继续成长的同时,防倭逐步成为东部沿海的主要军事使命,正在考古学上表示为中国沿海发觉了必然数量的明代和船和商船。总之,以上沉船的发觉恰是宋元以来、经济、军事和社会变化的。
2000年,东山冬古一号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冬古村海湾西海堤内侧的港湾内,2001、2004年进行了水下考古查询拜访和挖掘。遗址由二处堆积构成,相距54m。东侧堆积的海底概况分布有大小不等的石块,次要出水有铜铳、铁炮及凝结物等,未发觉船体。西侧堆积接近西海堤,北部地表为一片滩涂,南部海床概况笼盖有大量的石块,发觉有沉船的部门船体和大量文物。东山冬古湾沉船船体已根基解体,仅存船底及部门构件,提取出水了部门船板、船构件和一截尾龙骨。尾龙骨为松木,长326cm、宽20~24cm、厚27~30cm。出水铁质带缆桩2件,出水文物还有瓷器、紫砂器、陶器、金属器、木构件、石器等。此中金属器包罗刀兵、日用器、铜钱等。经研究,其性质为南明郑氏集团的和船,其沉没年代正在1675—1680年间。
1978年2月,上海嘉定封浜沉船被发觉于上海市嘉定县封浜杨湾出产队古代吴淞江干。船头小方形,船艉断缺,平底,7个舱,残长6。23m,发觉有桅座、桨柱、石碇以及瓦、砖、碗、铁锅、菜刀、水勺和行灶等,船舱内还发觉狗和鸡的骨骼。船木次要为杉木,其次为桑木,船钉有参钉、枣核钉、扒头钉和宽背钩钉,利用桐油、石灰、麻丝捻料填缝。经研究,其性质为一艘长约10m,载沉约5t的南宋内河船。
1978年12月中旬,上海南汇大治河沉船被发觉于上海市南汇县大治河黄新华四队。船体残长16。2m,由8块隔舱板分成9个舱,有“保寿孔”,内有铜钱、银钗,统一地层发觉2件完整的宋代瓷器。经研究,其性质为一艘9舱单桅、平底的近海运输的宋代海船。
帆海正在海洋文明史上具有十分主要的地位,而船舶是帆海勾当的次要载体。本文梳理了宋元期间以来的主要沉船遗址27处,此中宋代沉船遗址11处、元代6处、明代7处、清代3处,操纵考古学这一特地研究古代遗存的学科对这些沉船实物遗存察看、研究,初步领会沉船的性质、沉没缘由、古代制船利用的木材、制船的手艺取工艺以及帆海手艺;通过船上运输的货色能够初步切磋其时的海洋商业勾当及海商行为,操纵船上保留的船员或商人的日常糊口用品还能够初窥古代船上“微型社会”的面孔;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中国古代船舶制制、帆海勾当、海外商业成长演变的汗青,再现船上人员和流动社群的糊口场景。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次要登载科学前沿和手艺热点范畴冲破性的报道、权势巨子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颁发推进经济社会成长、完美科技办理、优化科研、培育科学文化、推进科技立异和科技的决策征询。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智库概念、科技评论、热点专题、综述、论文、学术聚焦、科学人文等。
2006年,福建平潭九梁一号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海坛海峡屿头岛东部九梁海域航道东侧。水深16~19m。2008、2009、2013年3次对该遗址进行查询拜访。遗物分布面积达800m2。2008年查询拜访时,船体根基呈工具,残骸显露部门长约9m,宽约4m,有6块隔舱板。出水文物皆为陶瓷器,次要为青花和青白瓷,还有少量蓝釉、白瓷和青花釉里红瓷器等。次要瓷器品种分2组:一组为青花瓷、青花釉里红、蓝釉瓷等;另一组为白釉罐,即“安平壶”。前者根基属于景德镇平易近窑产物,青花瓷中有部门属于专供外销的“克拉克瓷”,后者可能产自福建邵武四都青云窑。连系汗青布景、航,以及“安平壶”的分布和畅通情况进行阐发,有研究者猜测九梁一号沉船取明末郑氏海商集团和荷兰东印度公司正在中国南部的商业勾当相关,其性质为处置海外商业的商船。
以上沉船遗址考古发觉,除了蓬莱三号、四号船和小白礁一号沉船有争议外,其他船只皆被认为是中国船。船体有大有小,有平底船,也有尖底船和前尖后U型的船,既有内水、近海航行船只,也有近海船只;既有和船,也有商船和运输船,可谓类型丰硕。制船手艺上多利用铁钉和榫卯布局毗连,铁钉有参钉、枣核钉、钩钉等,榫卯布局也日趋复杂,船只遍及利用水密隔舱手艺,并利用龙骨、舭龙骨或龙骨板等,此中龙骨多为3段,保留有中国福建沿海保守制船习俗的“保寿孔”,船壳板有单层板和多层板之分,利用桐油、石灰和麻丝做捻料填缝,船材次要为中国保守制船利用的松木、樟木、杉木等,部门船只还利用楸木、、槐木和枣木等,且按照木材的性质量才利用。总体来说,沉船考古发觉宋元以来中国保守制船手艺虽然有地区之分、功能之别,可是曾经构成奇特的中国古代制船手艺取气概,且一脉相承,不竭冲破取成长。而蓬莱三号、四号沉船和小白礁一号沉船兼具中国取国外制船工艺特点,表现了中国制船手艺的包涵性,是中外文明交换互鉴的表示。
1991年,绥中三道岗沉船被发觉于葫芦岛市绥中县大南铺村南面,距约5。5km的海域。1992—1998年先后进行了6次正式的查询拜访、勘察和挖掘,共计挖掘出水文物2000余件(图4)。这是中国初次自从开展的一项正轨水下考古挖掘项目。沉船遗址位于长形大型凝结物堆积处,从凝结物的堆积猜测原船的长约20~22m、宽8。5~9m、高3。2~3。5m。出水器物以瓷器为从,还有部门铁器、木器等。瓷器均为磁州窑产物,比力完整的器物计1000余件,具有比力较着的元代晚期至明初磁州窑烧制气概。经研究,其船型猜测是平底沙船,为一艘能够正在内河和沿海行驶,沿渤海湾航行的开展平易近间商业的商船,沉船排水量正在100t摆布。
蓬莱四号船位于蓬莱水城小海南部西侧,蓬莱三号船的东北标的目的约50m处。2005年挖掘。船体近南北向,最为严沉,并列底板4块,全体残长4。8m,残宽1。96m。该船船材十分粗壮,核心龙骨板残长3。46m,宽20~44cm,厚16~20cm,两头有2个长方形插孔,核心龙骨板两侧翼板尺寸大致不异,侧面以长槊取龙骨穿连,外侧有长企口,取船板相扣,其建制体例采用了韩国高丽船的保守制船手艺,取蓬莱三号船存正在较多类似性。船板材质为松木。挖掘者揣度蓬莱三号、四号船烧毁年代不早于明初,其船型应为平底沙船,是抗击倭寇的和船。蓬莱三号、四号船反映了中国和韩国古代正在制船手艺方面的交换。
2014年,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圣杯屿西南约200m处,水深约为27~31m。遗物散落正在坑底部,分布面积约1200m2,大都为陶瓷器,部门遗物器表附着有海洋生物。海床概况可见部门船体,标的目的约300°,显露海床部门长9m、最高0。15m,发觉6道隔舱板,隔舱板间宽1~2m,正在海床概况的最长隔舱板长约4m、厚0。08~0。1m。出水文物均为青釉瓷器,以碗、盘为从,还有少量洗、碟、高脚杯等。经研究,其性质是元代晚期一艘从东南沿海口岸出发,特地运输龙泉窑瓷器前去东南亚一带进行商业的货船。
1978年,天津元蒙口宋船被发觉于天津市静海县东滩头元蒙口村古“运粮河”河流。船体齐头、齐尾、平底,长14。62m,最大宽4。05m,船艉有均衡舵,长3。9m。船体布局简单,利用铁钉、榫卯连系建制,无隔舱。船内出土“政和通宝”和宋代瓷碗等,年代为北宋。船木次要利用楸木、、槐木以及檀木和枣木等。经研究,其性质为内河货运船或近海航行的宋代海船。
做者简介:陈浩,福建省考古研究院,馆员,研究标的目的为水下考古和福建海防史;梁国庆(通信做者),国度文物局考古研究核心,副研究馆员,研究标的目的为水下考古、沉船考古和海上丝绸之考古。
2007年,广东南澳一号沉船被发觉于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云澳镇东南三点金海域,水深约30m。2010—2012年进行考古挖掘。船载物分布正在南北长35m,工具宽9m的区域内。船体残长24。85m,最宽7。5m,保留有25道隔舱板。发觉有桅座、桅夹板构成的可倒桅。沉船满载船货,出水文物2。7万余件,包罗瓷器、陶器、金属器、木器和石器等(图5),此中以瓷器为从,别离产自漳州窑和景德镇窑,此外还发觉几枚铁炮、头梳、围棋子、股子等船员糊口用品以及一批无机质文物,包罗腊肉、柿子、板栗、橄榄、龙眼、荔枝、桃核、土茯苓等食物,还有铜钱约2。7万枚,管珠串饰约2。9万枚粒。挖掘者猜测该沉船是一艘明代万积年间从漳州月港出海,经南澳岛前去东南亚对接马尼拉大风帆商业的近海商船。
2006年,平潭大练岛一号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海坛海峡北口大练岛西部海域,东距大练岛约300m,水深14~20m。沉船船体保留欠安,7道隔舱板和船壳板,船壳板残长约7m,残宽约5。5m,厚0。06m。出水文物608件,以瓷器为从,次要为青釉瓷器,此外还有3件陶罐、1件陶瓦和1件铁锅。青釉瓷器均为浙江龙泉窑产物,其器型次要有碗、大盘、洗、小罐等。挖掘者认为该沉船遗址所出瓷器来自龙泉大窑和溪口窑,猜测该沉船为元代中晚期从福州港或温州港出发,间接前去东南亚或者运输龙泉瓷器前去泉州集散,再运销东南亚的商业商船。
通过以上沉船遗址的考古工做可知,沉船次要沉没于口岸、河流和古代航路附近的礁石周边。此中沉没于口岸、河流的沉船多体量较小,以口岸、内河和沿海海上运输功能为从,例如天津元蒙口宋船、上海南汇大治河沉船、上海嘉定封浜沉船、太仓元代沉船、宁波东门口沉船、宁波和义沉船等。这些船只多因口岸、河流变化而淤埋,从包含物阐发多为沉没后烧毁船只,例如太仓元代沉船船壳板上有报酬的洞,且内大外小,有益器踪迹,应为报酬缘由而沉没。此外,还有部门沉船其性质为和船,例如蓬莱一、二、三、四号船皆位于蓬莱水城小海之内,为古代水军驻泊之所;而东山岛为宝穴镇驻地,正在明代曾设水寨防御倭寇,冬古一号沉船出水了兵器及铠甲,猜测可能是取郑氏海商集团相关的和船。泉州后渚沉船虽然是正在口岸、滩涂淤没,但按照其出土的喷鼻料、药物、签牌等主要文物看,其性质该当是一艘近海商业回行的商船。其他船只多沉没于古代航路附近的礁石周边,并陪伴有海外商业的船货,多取古代海上丝绸之商业相关。这些沉船大小纷歧、功能分歧、类型多样,是古代中国沿海船舶系统的主要。
1998岁尾,华光礁一号沉船被发觉于海南省西沙群岛华光礁海域,1999年进行了试掘。出水沉船文物849件,以瓷器为从,还有陶器、木船塞、铜镜残片、铁器等(图3)。此中瓷器以青白瓷居多、青瓷次之,还有必然酱褐釉器。青白瓷以福建窑口最多,包罗德化窑青白釉碗、瓶、粉盒,南安、闽清等地的碗、盘、刻花执壶之类,只要少量景德镇青白瓷产物。青瓷包罗龙泉窑系闽北松溪回场窑的青黄釉刻划花加篦划纹的大碗、大盘,南安罗东窑青黄釉大盘。酱褐釉器次要是晋江磁灶窑产物,有青黄釉褐彩瓶、罐等以及酱褐釉小口罐、军持等。此外,还发觉有断面呈U型的铁条凝结物,而且有较着地用竹篾捆扎踪迹,应是船货的一种。有一件青白釉碗内壁刻有“壬午载潘三郎制”铭,一般认为是南宋期间来自泉州的“福船”,性质为一艘处置海外商业的近海商船。
2008年,宁波小白礁一号沉船被发觉于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的渔山列岛海域小白礁。渔山列岛位于浙江沿海中部,暗礁多、水流急、风波大,历来是沉船变乱高发区。宁波市考古研究所等单元2009年6月起头对该沉船进行沉点查询拜访和试掘,2011—2014年进行挖掘。沉船遗址位于水下24m深处,平面近卵形,分布面积约215m2。共计出水船体构件236件、文物1064件。出水文物次要包罗青花瓷器、五彩瓷器、酱釉陶器、紫砂陶器、金属器、玉石印章、木质砚台底座、毛笔、石板材、清代铜钱、日本铜钱、越南铜钱、西班牙银币和测深锤等(图7)。此中,青花瓷、五彩瓷和石板材的数量最多。船体残长约20。35m,残宽约7。85m。有桅座、铺舱板、隔舱板、船壳板、肋骨、龙骨、补强材、扶墙材等船体构件。龙骨由从龙骨、艏龙骨、艉龙骨3段搭接而成,有“保寿孔”。船底肋骨达22件、舷侧肋骨21件,还有肋骨残件6件、肋骨补强材12件和肋骨补强板12件。该沉船船材次要产自东南亚,制船手艺中既包含有中国保守的水密舱,也有国外的密肋,具有连系了中国古代制船工艺和国外制船工艺的特点。经研究,其性质为清代道光年间从宁波出发前去东南亚处置海外商业的近海商船。
除此之外,沉船考古还发觉大量船上糊口及帆海相关文物,例如天津元蒙口宋船发觉有均衡舵;南澳一号、小白礁一号别离发觉了明、清期间的测深锤;后渚沉船发觉宋代碇石、绞车轴、帆海竹尺等,这些实物为帆海手艺史研究供给了新材料。上海嘉定封浜沉船发觉的铁锅、菜刀、行灶,后渚沉船、南海一号沉船发觉的动物骨骼、动物遗存以及贝壳等(图8),丰硕了宋元以来船上社会糊口内涵,填补了文献记录的空白。
2005年6月,平潭碗礁一号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海坛海峡北部屿头岛东北面碗礁东南约500m处,水深13~17m,2005和2008年进行了挖掘。船体平面略呈卵形,首尾均残破,头部尖,船艉较平。船体残长13。5m,残宽3m,15道隔舱板,别的发觉有龙骨、肋骨和船壳板。沉船遗址出水遗物约17000余件,瓷器占大大都,还有少少量的木器、石器、铜器。瓷器中,青花瓷数量最多,还有青花釉里红、五彩和单色釉等(图6)。挖掘显示存正在以木桶、棕绳包扎、稻壳填塞拆运瓷器的现象。此外,还出水石砚、铜锁、瓷砚滴、瓷镇纸等船上人员糊口用品。绝大部门瓷器为景德镇平易近窑产物,时代正在清代康熙中期(约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碗礁一号沉船所出青花瓷器制做精细、纹样精彩,代表了康熙期间平易近窑青花瓷的制做程度,此中,还有部门瓷器为专供外销的“克拉克瓷”。研究者认为,该沉船性质为一艘拆载景德镇瓷器经由闽江水入海出洋的商船。
2005年,老牛礁一号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海坛海峡西北老牛礁东南约2500m处海域,水深10~14m。2006、2008年别离进行了2次查询拜访。船体残骸埋于海床之下。出水文物次要为瓷器,包罗白瓷、蓝釉瓷、五彩和青花,此中青花瓷器具有明代中期景德镇平易近窑青花瓷器的特征。经研究,其性质为福州港出海,前去东南亚进行海外商业的商船。
西沙群岛石屿二号沉船位于永乐环礁东部,石屿礁盘内侧,水深1~2m。海床概况多为死珊瑚,地势平展,贝类和海洋生物较多,遗物散落范畴广,约有2万m2,未发觉船体。采集标本有景德镇窑青花、蛋白釉,德化窑白釉,福建窑场青灰釉和磁灶窑酱黑釉瓷片。此中,青花瓷器为元代晚期景德镇窑采用进口钴料烧制,为外销东南亚或更远地域的瓷器产物,蛋白釉瓷器也产自景德镇窑;青灰釉的碗、盘、碟等器物,为福建地域窑场烧制,而酱黑釉的小口瓶、罐等器物,胎质较粗,为晋江磁灶窑产物。据研究,其年代应为元代晚期。这是中国水下考古工做中初次发觉元代青花瓷器,弥脚宝贵。
截至2023年,正在中国海域(不含港澳台地域)发觉并进行过水下考古的沉船遗址有127处,水下文物点107处,此中80%以上沉船沉没时代为宋元明清期间。本文拔取宋元明清期间尚存船体遗存的沉船遗址27处,按沉船年代和发觉时间进行分类,对其主要发觉及学界研究进行初步统计。
2010年,龙海半洋礁一号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隆教畲族乡东南半洋礁以北约800m处的海域,水深19~23m。船体残长9。2m、残宽2。5m,标的目的330°。船体仅存部门龙骨以及船板,发觉船底板8块;桅座1个,长1m、宽0。4m、厚0。3m;龙骨仅显露西北端和东南端,长约9m、曲径0。25m。遗物发觉不多,品种相对单一,品种较少,次要有黑釉碗、青白瓷盘、青白瓷碗等,还发觉少量的陶盆、陶壶、铜钱、漆器等。挖掘者猜测半洋礁一号沉船遗址的年代应为南宋中晚期,是从福建沿海口岸出发,通过东线的澎湖,前去东南亚处置海外商业的近海商船。
1984年,蓬莱一号船被发觉于烟台市蓬莱县蓬莱水城小海西南部。沉船船体严沉,不见船面以上部门,仅存船底保留较好,艏艉略残。船体残长约28m,最宽处残宽约5。6m,残高约1。2m,全体呈头尖艉方,船底两头上翘。船体13道舱壁,应有14个船舱。船体保留了前、中2个桅座,前桅座位于第二道舱壁之前并紧靠舱壁,中桅座位于第7道隔舱壁之前也紧靠舱壁,船艉未见船舵,保留有舵承座。除此之外,还发觉滑轮架1个、滑轮3个和船楼窗扇2个。沉船龙骨分3段,艏龙骨、从龙骨取尾龙骨之间采用凹凸槽式毗连,毗连处有“保寿孔”,船板为单层板,每列船板对接头采用凹凸槽式,并用铁钉铆紧,边接缝采用平对接,用穿心钉和铲钉固定,然后用捻料密封。该船船材分歧部位利用了多种分歧木材,此中船板用杉木,舱板用椎木,桅座取舵承座用,艏龙骨和艉龙骨用樟木,从龙骨用松木。船内出土文物较少,仅正在船内前部出土元代灰青釉高脚杯和石球各1件,船底部淤泥发觉文物数量亦不多,包罗瓷碗2件、残瓷瓶1件、陶喷鼻炉1件、石球1件、残铜炮1件和缆绳等,经考据,该沉船沉没年代为元末明初,其性质为巡视海防范倭的和船。
1990年,白礁一号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连江县筱埕沉着海村东南海域的白礁附近,沉船处于白礁东段暗礁南面的海底。1990、1995、1999、2000年先后对白礁一号沉船遗址进行查询拜访和挖掘。沉船船体除部门龙骨外多已朽烂,沉船遗物集平分布区域长22m、宽6m。积年出水的陶瓷器合计有2678件(含残片),此中黑釉盏2251件,青白釉碗415件,此外还有一些酱釉罐、壶、钵等。凝结物正处于龙骨中段的底舱,起到压舱物的感化。初步认为,这批黑釉盏均来自福建福清南宋期间的东张窑,而白瓷碗则为福建闽清义窑南宋期间的产物。白礁一号沉船遗址位于闽江口以北的海上航,因而初步认为该沉船的船货是销往东北亚地域或日本,其性质为处置海上商业的近海商船。
船舶是帆海勾当的次要载体。考古工做者正在中国沿海地域发觉了大量宋元期间以来的沉船。本文通过梳理中国沿海宋元明清期间的沉船发觉,操纵考古学的方式察看和研究,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中国古代船舶制制、帆海勾当、海外商业成长演变的汗青。
蓬莱三号船被发觉于1984年,位于蓬莱二号船北侧。沉船标的目的为276°,向南倾斜较沉。船体严沉,不见艉龙骨及船舷以上部门,仅底部。船体残长约17。1m,残宽约6。2m,有8个舱。全体看,船身较宽,船底较平,船底取船外板形成倒梯形。船体4道隔舱板和4道隔舱板痕,保留有前桅座和中桅座。该船建制手艺较有特点,不见龙骨,采用龙骨板的形式取而代之,船体底部中线块粗壮木板形成龙骨板,由17支木栓将3块龙骨板贯穿毗连,外板采用鱼鳞搭接体例,边缝处以木钉毗连为从,铁钉毗连为辅。学界一般认为这是韩国高丽船的保守制船方式,韩国文献中称这种“木栓”为“长槊”,“木钉”为“皮槊”。该船船材皆为油松。船舱内出土文物26件,以瓷器及残片为从,还有灰瓦、青砖、石球、料珠、铁钉等,此中瓷器次要包罗白瓷碗底、青瓷碗底、酱油瓶、陶缸、青瓷罐、船型壶等,窑口有龙泉窑、景德镇窑、北方窑和当地窑等。此中船型壶、陶缸猜测为朝鲜半岛同期间的舶来品。别的还出土了捻料、象牙光角贝、葎草种子、西瓜籽、松子等。颠末检测,松子非蓬莱当地种,分布于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象牙光角贝次要分布于朝鲜半岛和日本海海域,蓬莱本地海域不见。经研究,其性质为元末明初蓬莱水城的和船。
- 分类:木材信息
- 作者:EBET易博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5-05-23 17:11
- 访问量:
1978—1979年,宁波东门口宋船被发觉于宁波市东门邮大楼工地,包罗3个古代船埠,共出大量宋元期间龙泉青瓷和青白瓷,遗址定名为东门口遗址。该遗址位于余姚江、是唐宋期间海运船埠。东门口宋船出土于一号船埠之下的地层,构件保留比力完整,尖头、尖底、方尾。船残长9。3 m、残高1。14m。发觉有艏柱、船板、抱梁肋骨、舭龙骨、龙骨、隔舱板和前、中桅座,此中舭龙骨是目前中国海船中发觉年代最早的。从龙骨由三段木接合,有2个长方形“保寿孔”,孔内埋藏北宋晚期铜钱。船材包罗松木、杉木、樟木等,板缝用桐油、石灰、麻丝黏合物填充。船体利用了参钉。经研究,其性质是一艘宋代的三桅外海船。
2014年5月,太仓元代沉船被发觉于江苏太仓半泾河万封村段,并于同年进行考古挖掘。沉船残长17。83m,残宽5。76m,残高1。56m,11个舱。船体外板、龙骨利用松木,护舷木利用杉木,隔舱板利用樟木和杉木,桅座利用樟木。全船利用铁钉毗连,有钩钉、方钉和蘑菇钉等,采用油灰捻缝。半泾河为元代浏家港的港汊,能够曲通海外。经研究,其性质为近海和内水运输船,元代晚期因报酬而沉没、烧毁。
1987年8月,南海一号沉船被发觉于广东省江门市川山群岛海域,东距珠江口约102海里,水深24~26m。1989、1999、2002—2004年进行多次查询拜访和试掘,2007年全体打捞出水,移往广东省海上丝绸之博物馆水晶宫进行室内挖掘。2009、2011年先后进行2次试掘,2014—2015年进行正式挖掘。该沉船除上部建建和部门船板受损且船面及以上大部门缺失外,木船体船面以下保留较好。船体概况布局根基清晰,保留有摆布舷板、水线船面、肘骨板、隔舱板、舱内垫板、舵承座以及固定隔舱板的舱壁扶强材等,船桅夹、抱面梁、船面、船壳板、底板和纵隔板部门显露。木船体残长约22。1m,保留最大船宽约9。35m,分布轮廓面积约179。15m2,共有14道隔舱板将船分为15个船舱。船体中上部利用多沉板对接或搭接布局,采用榫卯嵌合、铁钉和木钉等铆合固定的工艺手艺,两舷上部及船壳板多为三沉板布局。船内各舱室之间的船载货色品种具有必然的纪律性,船货形成较为丰硕,的14个隔舱内显显露满舱的瓷器和铁器,绝大部门属于成摞码放的各类外销瓷器,有的大型器物内套拆小型器物,最大限度地操纵了船内无限的狭小空间。无论瓷器仍是铁器等大船货的包拆材料大多利用了竹篾或藤条,除瓷器和铁器外,还发觉较多金银器、铜环、货币、锡器、漆木器、朱砂等(图2),并发觉成套的天秤砝码等船上适用器。此外,出土3158件可辨别的动物遗存及3105粒植子和果实。经研究,其性质为一艘处置近海商业的商船。
统计宋元期间以来的主要沉船遗址27处,此中宋代沉船遗址11处、元代6处、明代7处、清代3处。这些沉船遗址大部门虽然保留情况并不是很好,皆没有档案记录,可是通过考古学的方式进行察看,正在必然程度上也能够反映中国古代沿海的制船手艺、帆海勾当等相关面孔,丰硕和弥补文献记录的不脚。
2008年,北土龟礁一号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莆田市兴化湾南日岛北土龟礁北面海域约300m处,水深约18m。沉船残骸埋藏较浅,曾蒙受较为严沉的盗捞。船体残长7。5m,宽约1。8m,仅存隔舱板1道,船体两头各发觉一块碇石。遗物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约200m2,遗物散落面积达5000m2,未见原生堆积遗物,仅正在海床概况发觉部门瓷器、铜钱。瓷器绝大部门为青瓷,器型以碗为从,还有少量的盘、碟等,应为龙泉窑或福建省北部窑址的产物,时代属于北宋晚期或者南宋晚期。铜钱除“开元通宝”外,大部门为北宋中晚期年号,此中年号最晚的为南宋“绍兴通宝”。经研究,其沉没年代为南宋晚期。
中国是一个国度,也是一个海洋国度。正在漫长的汗青成长历程中,中国先平易近不只创制了灿烂的陆地文明,还有光耀的海洋文明,2种文明的交换、碰撞取融合构成了精湛、独具特色的中汉文化。汗青上,人类开辟海洋的勾当是多样的,此中帆海无疑拥有十分主要的地位。
2023年10—12月,宁波和义沉船被发觉于宁波市和义门瓮城基址南侧。船艏左侧缺失,中部保留完整,船艉。船体残长约9。2m,最宽处约2。8m,深约1。15m,隔舱板9道,其底部有舱壁肋骨和流水孔,未见桅座。船材为杉木、荔枝木和喷鼻樟木等。经研究,其性质为一艘南宋期间的近海运输船。
中国古代社会注沉农业文明,关于海洋文明的文献记录相对较少。帆海正在海洋文明史上具有十分主要的地位,而船舶是帆海勾当的次要载体。虽然中国沿海发觉的古代沉船保留情况一般较差,可是,操纵考古学这一特地研究古代遗存的学科对这些沉船实物遗存进行材料、数据的提取、拾掇和研究,能够初步领会沉船的性质、沉没缘由、古代制船利用的木材、制船的手艺取工艺以及帆海手艺等,为中国古代制船史和帆海史供给主要的根本材料;别的,通过船上运输的货色能够初步探究其时的海洋商业勾当及海商行为,操纵船上保留的船员或商人的日常糊口用品还能够初窥古代船上“微型社会”的面孔等;同时,大量沉船遗存的发觉也是古代沿海社会、经济和糊口的反映。能够说,这些沉船的发觉是研究中国古代制船史、帆海史、海外商业史以及船上社会糊口的主要实物材料,正在必然程度上能够填补中国文献记录的不脚。通过对古船遗址实物的考古学察看,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中国古代船舶制制、帆海勾当、海外商业成长演变的汗青,再现船上人员和流动社群的糊口场景。
1973年8月,泉州后渚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洛阳江边的后渚村海滩上,1974年进行考古挖掘。后渚沉船出土时船体根基连结程度,南偏东10。5°。船体自舭部以上布局和桅、舵、帆、碇等属具已不存。船体残长24。2m、残宽9。15m,残深1。98m,平面扁阔近卵形。尖底,用12道隔板将船分为13舱;船壳用2层或3层板叠合,用肋骨加固。艏柱、头桅座、后桅座和舵承座尚存。从龙骨的前后两头,均挖有“保寿孔”,上部7个小孔按斗极陈列,内置7枚铜钱(或铁钱);下部为大圆孔,嵌入1枚铜镜;这是福建地域“七星明月”制船习俗之遗址。船体用材次要为杉木、松木和樟木。船上还发觉不少行船器具,如绞车轴、缆绳、铁搭钩、铁斧、钉送、木槌、木灰刮板、竹尺等。船舱出土遗物很是丰硕,有喷鼻料、药物、签牌、铁器、陶瓷器、铜钱、竹木器、藤器、编织物、文化用品、粉饰品、皮革成品、果核、贝壳、动物骨骼等,合计14类、69项(图1)。后渚港是泉州港次要的口岸之一。经研究,该沉船性质为处置海外商业的近海商船。
1984年,蓬莱二号船被发觉于蓬莱水城小海西南角,2005年挖掘。沉船标的目的为91°,根基程度。船体严沉,不见船舷以上部门,仅船体底部,艉部和后面的舱壁板也已被损坏。船体残长21。5m,残宽5。2m,全体呈瘦长的流线个水密舱。船体用材次要是油松,艏龙骨和龙骨补强材为榆木,从龙骨和翼板为油松,船板除了油松外还利用了杉木和榆木,桅座和桅垫则采用了椎木和樟木。船舱内出土文物6件,包罗青花瓷片、瓷器口沿、陶纺轮、青瓷碗口残片、铁钉等。挖掘者猜测该沉船制制和利用年代该当为明代晚期,其性质为和船,为中国华南地域的一种船型——鸟船。
跟着唐代陆地丝绸之受阻,海上丝绸之起头活跃。宋元两朝者奉行积极的海外商业政策,促成了海上丝绸之昌盛期间的到来。明朝初期实行海禁,导致倭患不竭,海外商业继续成长的同时,防倭逐步成为东部沿海的主要军事使命,正在考古学上表示为中国沿海发觉了必然数量的明代和船和商船。总之,以上沉船的发觉恰是宋元以来、经济、军事和社会变化的。
2000年,东山冬古一号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冬古村海湾西海堤内侧的港湾内,2001、2004年进行了水下考古查询拜访和挖掘。遗址由二处堆积构成,相距54m。东侧堆积的海底概况分布有大小不等的石块,次要出水有铜铳、铁炮及凝结物等,未发觉船体。西侧堆积接近西海堤,北部地表为一片滩涂,南部海床概况笼盖有大量的石块,发觉有沉船的部门船体和大量文物。东山冬古湾沉船船体已根基解体,仅存船底及部门构件,提取出水了部门船板、船构件和一截尾龙骨。尾龙骨为松木,长326cm、宽20~24cm、厚27~30cm。出水铁质带缆桩2件,出水文物还有瓷器、紫砂器、陶器、金属器、木构件、石器等。此中金属器包罗刀兵、日用器、铜钱等。经研究,其性质为南明郑氏集团的和船,其沉没年代正在1675—1680年间。
1978年2月,上海嘉定封浜沉船被发觉于上海市嘉定县封浜杨湾出产队古代吴淞江干。船头小方形,船艉断缺,平底,7个舱,残长6。23m,发觉有桅座、桨柱、石碇以及瓦、砖、碗、铁锅、菜刀、水勺和行灶等,船舱内还发觉狗和鸡的骨骼。船木次要为杉木,其次为桑木,船钉有参钉、枣核钉、扒头钉和宽背钩钉,利用桐油、石灰、麻丝捻料填缝。经研究,其性质为一艘长约10m,载沉约5t的南宋内河船。
1978年12月中旬,上海南汇大治河沉船被发觉于上海市南汇县大治河黄新华四队。船体残长16。2m,由8块隔舱板分成9个舱,有“保寿孔”,内有铜钱、银钗,统一地层发觉2件完整的宋代瓷器。经研究,其性质为一艘9舱单桅、平底的近海运输的宋代海船。
帆海正在海洋文明史上具有十分主要的地位,而船舶是帆海勾当的次要载体。本文梳理了宋元期间以来的主要沉船遗址27处,此中宋代沉船遗址11处、元代6处、明代7处、清代3处,操纵考古学这一特地研究古代遗存的学科对这些沉船实物遗存察看、研究,初步领会沉船的性质、沉没缘由、古代制船利用的木材、制船的手艺取工艺以及帆海手艺;通过船上运输的货色能够初步切磋其时的海洋商业勾当及海商行为,操纵船上保留的船员或商人的日常糊口用品还能够初窥古代船上“微型社会”的面孔;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中国古代船舶制制、帆海勾当、海外商业成长演变的汗青,再现船上人员和流动社群的糊口场景。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次要登载科学前沿和手艺热点范畴冲破性的报道、权势巨子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颁发推进经济社会成长、完美科技办理、优化科研、培育科学文化、推进科技立异和科技的决策征询。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智库概念、科技评论、热点专题、综述、论文、学术聚焦、科学人文等。
2006年,福建平潭九梁一号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海坛海峡屿头岛东部九梁海域航道东侧。水深16~19m。2008、2009、2013年3次对该遗址进行查询拜访。遗物分布面积达800m2。2008年查询拜访时,船体根基呈工具,残骸显露部门长约9m,宽约4m,有6块隔舱板。出水文物皆为陶瓷器,次要为青花和青白瓷,还有少量蓝釉、白瓷和青花釉里红瓷器等。次要瓷器品种分2组:一组为青花瓷、青花釉里红、蓝釉瓷等;另一组为白釉罐,即“安平壶”。前者根基属于景德镇平易近窑产物,青花瓷中有部门属于专供外销的“克拉克瓷”,后者可能产自福建邵武四都青云窑。连系汗青布景、航,以及“安平壶”的分布和畅通情况进行阐发,有研究者猜测九梁一号沉船取明末郑氏海商集团和荷兰东印度公司正在中国南部的商业勾当相关,其性质为处置海外商业的商船。
以上沉船遗址考古发觉,除了蓬莱三号、四号船和小白礁一号沉船有争议外,其他船只皆被认为是中国船。船体有大有小,有平底船,也有尖底船和前尖后U型的船,既有内水、近海航行船只,也有近海船只;既有和船,也有商船和运输船,可谓类型丰硕。制船手艺上多利用铁钉和榫卯布局毗连,铁钉有参钉、枣核钉、钩钉等,榫卯布局也日趋复杂,船只遍及利用水密隔舱手艺,并利用龙骨、舭龙骨或龙骨板等,此中龙骨多为3段,保留有中国福建沿海保守制船习俗的“保寿孔”,船壳板有单层板和多层板之分,利用桐油、石灰和麻丝做捻料填缝,船材次要为中国保守制船利用的松木、樟木、杉木等,部门船只还利用楸木、、槐木和枣木等,且按照木材的性质量才利用。总体来说,沉船考古发觉宋元以来中国保守制船手艺虽然有地区之分、功能之别,可是曾经构成奇特的中国古代制船手艺取气概,且一脉相承,不竭冲破取成长。而蓬莱三号、四号沉船和小白礁一号沉船兼具中国取国外制船工艺特点,表现了中国制船手艺的包涵性,是中外文明交换互鉴的表示。
1991年,绥中三道岗沉船被发觉于葫芦岛市绥中县大南铺村南面,距约5。5km的海域。1992—1998年先后进行了6次正式的查询拜访、勘察和挖掘,共计挖掘出水文物2000余件(图4)。这是中国初次自从开展的一项正轨水下考古挖掘项目。沉船遗址位于长形大型凝结物堆积处,从凝结物的堆积猜测原船的长约20~22m、宽8。5~9m、高3。2~3。5m。出水器物以瓷器为从,还有部门铁器、木器等。瓷器均为磁州窑产物,比力完整的器物计1000余件,具有比力较着的元代晚期至明初磁州窑烧制气概。经研究,其船型猜测是平底沙船,为一艘能够正在内河和沿海行驶,沿渤海湾航行的开展平易近间商业的商船,沉船排水量正在100t摆布。
蓬莱四号船位于蓬莱水城小海南部西侧,蓬莱三号船的东北标的目的约50m处。2005年挖掘。船体近南北向,最为严沉,并列底板4块,全体残长4。8m,残宽1。96m。该船船材十分粗壮,核心龙骨板残长3。46m,宽20~44cm,厚16~20cm,两头有2个长方形插孔,核心龙骨板两侧翼板尺寸大致不异,侧面以长槊取龙骨穿连,外侧有长企口,取船板相扣,其建制体例采用了韩国高丽船的保守制船手艺,取蓬莱三号船存正在较多类似性。船板材质为松木。挖掘者揣度蓬莱三号、四号船烧毁年代不早于明初,其船型应为平底沙船,是抗击倭寇的和船。蓬莱三号、四号船反映了中国和韩国古代正在制船手艺方面的交换。
2014年,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圣杯屿西南约200m处,水深约为27~31m。遗物散落正在坑底部,分布面积约1200m2,大都为陶瓷器,部门遗物器表附着有海洋生物。海床概况可见部门船体,标的目的约300°,显露海床部门长9m、最高0。15m,发觉6道隔舱板,隔舱板间宽1~2m,正在海床概况的最长隔舱板长约4m、厚0。08~0。1m。出水文物均为青釉瓷器,以碗、盘为从,还有少量洗、碟、高脚杯等。经研究,其性质是元代晚期一艘从东南沿海口岸出发,特地运输龙泉窑瓷器前去东南亚一带进行商业的货船。
1978年,天津元蒙口宋船被发觉于天津市静海县东滩头元蒙口村古“运粮河”河流。船体齐头、齐尾、平底,长14。62m,最大宽4。05m,船艉有均衡舵,长3。9m。船体布局简单,利用铁钉、榫卯连系建制,无隔舱。船内出土“政和通宝”和宋代瓷碗等,年代为北宋。船木次要利用楸木、、槐木以及檀木和枣木等。经研究,其性质为内河货运船或近海航行的宋代海船。
做者简介:陈浩,福建省考古研究院,馆员,研究标的目的为水下考古和福建海防史;梁国庆(通信做者),国度文物局考古研究核心,副研究馆员,研究标的目的为水下考古、沉船考古和海上丝绸之考古。
2007年,广东南澳一号沉船被发觉于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云澳镇东南三点金海域,水深约30m。2010—2012年进行考古挖掘。船载物分布正在南北长35m,工具宽9m的区域内。船体残长24。85m,最宽7。5m,保留有25道隔舱板。发觉有桅座、桅夹板构成的可倒桅。沉船满载船货,出水文物2。7万余件,包罗瓷器、陶器、金属器、木器和石器等(图5),此中以瓷器为从,别离产自漳州窑和景德镇窑,此外还发觉几枚铁炮、头梳、围棋子、股子等船员糊口用品以及一批无机质文物,包罗腊肉、柿子、板栗、橄榄、龙眼、荔枝、桃核、土茯苓等食物,还有铜钱约2。7万枚,管珠串饰约2。9万枚粒。挖掘者猜测该沉船是一艘明代万积年间从漳州月港出海,经南澳岛前去东南亚对接马尼拉大风帆商业的近海商船。
2006年,平潭大练岛一号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海坛海峡北口大练岛西部海域,东距大练岛约300m,水深14~20m。沉船船体保留欠安,7道隔舱板和船壳板,船壳板残长约7m,残宽约5。5m,厚0。06m。出水文物608件,以瓷器为从,次要为青釉瓷器,此外还有3件陶罐、1件陶瓦和1件铁锅。青釉瓷器均为浙江龙泉窑产物,其器型次要有碗、大盘、洗、小罐等。挖掘者认为该沉船遗址所出瓷器来自龙泉大窑和溪口窑,猜测该沉船为元代中晚期从福州港或温州港出发,间接前去东南亚或者运输龙泉瓷器前去泉州集散,再运销东南亚的商业商船。
通过以上沉船遗址的考古工做可知,沉船次要沉没于口岸、河流和古代航路附近的礁石周边。此中沉没于口岸、河流的沉船多体量较小,以口岸、内河和沿海海上运输功能为从,例如天津元蒙口宋船、上海南汇大治河沉船、上海嘉定封浜沉船、太仓元代沉船、宁波东门口沉船、宁波和义沉船等。这些船只多因口岸、河流变化而淤埋,从包含物阐发多为沉没后烧毁船只,例如太仓元代沉船船壳板上有报酬的洞,且内大外小,有益器踪迹,应为报酬缘由而沉没。此外,还有部门沉船其性质为和船,例如蓬莱一、二、三、四号船皆位于蓬莱水城小海之内,为古代水军驻泊之所;而东山岛为宝穴镇驻地,正在明代曾设水寨防御倭寇,冬古一号沉船出水了兵器及铠甲,猜测可能是取郑氏海商集团相关的和船。泉州后渚沉船虽然是正在口岸、滩涂淤没,但按照其出土的喷鼻料、药物、签牌等主要文物看,其性质该当是一艘近海商业回行的商船。其他船只多沉没于古代航路附近的礁石周边,并陪伴有海外商业的船货,多取古代海上丝绸之商业相关。这些沉船大小纷歧、功能分歧、类型多样,是古代中国沿海船舶系统的主要。
1998岁尾,华光礁一号沉船被发觉于海南省西沙群岛华光礁海域,1999年进行了试掘。出水沉船文物849件,以瓷器为从,还有陶器、木船塞、铜镜残片、铁器等(图3)。此中瓷器以青白瓷居多、青瓷次之,还有必然酱褐釉器。青白瓷以福建窑口最多,包罗德化窑青白釉碗、瓶、粉盒,南安、闽清等地的碗、盘、刻花执壶之类,只要少量景德镇青白瓷产物。青瓷包罗龙泉窑系闽北松溪回场窑的青黄釉刻划花加篦划纹的大碗、大盘,南安罗东窑青黄釉大盘。酱褐釉器次要是晋江磁灶窑产物,有青黄釉褐彩瓶、罐等以及酱褐釉小口罐、军持等。此外,还发觉有断面呈U型的铁条凝结物,而且有较着地用竹篾捆扎踪迹,应是船货的一种。有一件青白釉碗内壁刻有“壬午载潘三郎制”铭,一般认为是南宋期间来自泉州的“福船”,性质为一艘处置海外商业的近海商船。
2008年,宁波小白礁一号沉船被发觉于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的渔山列岛海域小白礁。渔山列岛位于浙江沿海中部,暗礁多、水流急、风波大,历来是沉船变乱高发区。宁波市考古研究所等单元2009年6月起头对该沉船进行沉点查询拜访和试掘,2011—2014年进行挖掘。沉船遗址位于水下24m深处,平面近卵形,分布面积约215m2。共计出水船体构件236件、文物1064件。出水文物次要包罗青花瓷器、五彩瓷器、酱釉陶器、紫砂陶器、金属器、玉石印章、木质砚台底座、毛笔、石板材、清代铜钱、日本铜钱、越南铜钱、西班牙银币和测深锤等(图7)。此中,青花瓷、五彩瓷和石板材的数量最多。船体残长约20。35m,残宽约7。85m。有桅座、铺舱板、隔舱板、船壳板、肋骨、龙骨、补强材、扶墙材等船体构件。龙骨由从龙骨、艏龙骨、艉龙骨3段搭接而成,有“保寿孔”。船底肋骨达22件、舷侧肋骨21件,还有肋骨残件6件、肋骨补强材12件和肋骨补强板12件。该沉船船材次要产自东南亚,制船手艺中既包含有中国保守的水密舱,也有国外的密肋,具有连系了中国古代制船工艺和国外制船工艺的特点。经研究,其性质为清代道光年间从宁波出发前去东南亚处置海外商业的近海商船。
除此之外,沉船考古还发觉大量船上糊口及帆海相关文物,例如天津元蒙口宋船发觉有均衡舵;南澳一号、小白礁一号别离发觉了明、清期间的测深锤;后渚沉船发觉宋代碇石、绞车轴、帆海竹尺等,这些实物为帆海手艺史研究供给了新材料。上海嘉定封浜沉船发觉的铁锅、菜刀、行灶,后渚沉船、南海一号沉船发觉的动物骨骼、动物遗存以及贝壳等(图8),丰硕了宋元以来船上社会糊口内涵,填补了文献记录的空白。
2005年6月,平潭碗礁一号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海坛海峡北部屿头岛东北面碗礁东南约500m处,水深13~17m,2005和2008年进行了挖掘。船体平面略呈卵形,首尾均残破,头部尖,船艉较平。船体残长13。5m,残宽3m,15道隔舱板,别的发觉有龙骨、肋骨和船壳板。沉船遗址出水遗物约17000余件,瓷器占大大都,还有少少量的木器、石器、铜器。瓷器中,青花瓷数量最多,还有青花釉里红、五彩和单色釉等(图6)。挖掘显示存正在以木桶、棕绳包扎、稻壳填塞拆运瓷器的现象。此外,还出水石砚、铜锁、瓷砚滴、瓷镇纸等船上人员糊口用品。绝大部门瓷器为景德镇平易近窑产物,时代正在清代康熙中期(约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碗礁一号沉船所出青花瓷器制做精细、纹样精彩,代表了康熙期间平易近窑青花瓷的制做程度,此中,还有部门瓷器为专供外销的“克拉克瓷”。研究者认为,该沉船性质为一艘拆载景德镇瓷器经由闽江水入海出洋的商船。
2005年,老牛礁一号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海坛海峡西北老牛礁东南约2500m处海域,水深10~14m。2006、2008年别离进行了2次查询拜访。船体残骸埋于海床之下。出水文物次要为瓷器,包罗白瓷、蓝釉瓷、五彩和青花,此中青花瓷器具有明代中期景德镇平易近窑青花瓷器的特征。经研究,其性质为福州港出海,前去东南亚进行海外商业的商船。
西沙群岛石屿二号沉船位于永乐环礁东部,石屿礁盘内侧,水深1~2m。海床概况多为死珊瑚,地势平展,贝类和海洋生物较多,遗物散落范畴广,约有2万m2,未发觉船体。采集标本有景德镇窑青花、蛋白釉,德化窑白釉,福建窑场青灰釉和磁灶窑酱黑釉瓷片。此中,青花瓷器为元代晚期景德镇窑采用进口钴料烧制,为外销东南亚或更远地域的瓷器产物,蛋白釉瓷器也产自景德镇窑;青灰釉的碗、盘、碟等器物,为福建地域窑场烧制,而酱黑釉的小口瓶、罐等器物,胎质较粗,为晋江磁灶窑产物。据研究,其年代应为元代晚期。这是中国水下考古工做中初次发觉元代青花瓷器,弥脚宝贵。
截至2023年,正在中国海域(不含港澳台地域)发觉并进行过水下考古的沉船遗址有127处,水下文物点107处,此中80%以上沉船沉没时代为宋元明清期间。本文拔取宋元明清期间尚存船体遗存的沉船遗址27处,按沉船年代和发觉时间进行分类,对其主要发觉及学界研究进行初步统计。
2010年,龙海半洋礁一号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隆教畲族乡东南半洋礁以北约800m处的海域,水深19~23m。船体残长9。2m、残宽2。5m,标的目的330°。船体仅存部门龙骨以及船板,发觉船底板8块;桅座1个,长1m、宽0。4m、厚0。3m;龙骨仅显露西北端和东南端,长约9m、曲径0。25m。遗物发觉不多,品种相对单一,品种较少,次要有黑釉碗、青白瓷盘、青白瓷碗等,还发觉少量的陶盆、陶壶、铜钱、漆器等。挖掘者猜测半洋礁一号沉船遗址的年代应为南宋中晚期,是从福建沿海口岸出发,通过东线的澎湖,前去东南亚处置海外商业的近海商船。
1984年,蓬莱一号船被发觉于烟台市蓬莱县蓬莱水城小海西南部。沉船船体严沉,不见船面以上部门,仅存船底保留较好,艏艉略残。船体残长约28m,最宽处残宽约5。6m,残高约1。2m,全体呈头尖艉方,船底两头上翘。船体13道舱壁,应有14个船舱。船体保留了前、中2个桅座,前桅座位于第二道舱壁之前并紧靠舱壁,中桅座位于第7道隔舱壁之前也紧靠舱壁,船艉未见船舵,保留有舵承座。除此之外,还发觉滑轮架1个、滑轮3个和船楼窗扇2个。沉船龙骨分3段,艏龙骨、从龙骨取尾龙骨之间采用凹凸槽式毗连,毗连处有“保寿孔”,船板为单层板,每列船板对接头采用凹凸槽式,并用铁钉铆紧,边接缝采用平对接,用穿心钉和铲钉固定,然后用捻料密封。该船船材分歧部位利用了多种分歧木材,此中船板用杉木,舱板用椎木,桅座取舵承座用,艏龙骨和艉龙骨用樟木,从龙骨用松木。船内出土文物较少,仅正在船内前部出土元代灰青釉高脚杯和石球各1件,船底部淤泥发觉文物数量亦不多,包罗瓷碗2件、残瓷瓶1件、陶喷鼻炉1件、石球1件、残铜炮1件和缆绳等,经考据,该沉船沉没年代为元末明初,其性质为巡视海防范倭的和船。
1990年,白礁一号沉船被发觉于福建省连江县筱埕沉着海村东南海域的白礁附近,沉船处于白礁东段暗礁南面的海底。1990、1995、1999、2000年先后对白礁一号沉船遗址进行查询拜访和挖掘。沉船船体除部门龙骨外多已朽烂,沉船遗物集平分布区域长22m、宽6m。积年出水的陶瓷器合计有2678件(含残片),此中黑釉盏2251件,青白釉碗415件,此外还有一些酱釉罐、壶、钵等。凝结物正处于龙骨中段的底舱,起到压舱物的感化。初步认为,这批黑釉盏均来自福建福清南宋期间的东张窑,而白瓷碗则为福建闽清义窑南宋期间的产物。白礁一号沉船遗址位于闽江口以北的海上航,因而初步认为该沉船的船货是销往东北亚地域或日本,其性质为处置海上商业的近海商船。
船舶是帆海勾当的次要载体。考古工做者正在中国沿海地域发觉了大量宋元期间以来的沉船。本文通过梳理中国沿海宋元明清期间的沉船发觉,操纵考古学的方式察看和研究,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中国古代船舶制制、帆海勾当、海外商业成长演变的汗青。
蓬莱三号船被发觉于1984年,位于蓬莱二号船北侧。沉船标的目的为276°,向南倾斜较沉。船体严沉,不见艉龙骨及船舷以上部门,仅底部。船体残长约17。1m,残宽约6。2m,有8个舱。全体看,船身较宽,船底较平,船底取船外板形成倒梯形。船体4道隔舱板和4道隔舱板痕,保留有前桅座和中桅座。该船建制手艺较有特点,不见龙骨,采用龙骨板的形式取而代之,船体底部中线块粗壮木板形成龙骨板,由17支木栓将3块龙骨板贯穿毗连,外板采用鱼鳞搭接体例,边缝处以木钉毗连为从,铁钉毗连为辅。学界一般认为这是韩国高丽船的保守制船方式,韩国文献中称这种“木栓”为“长槊”,“木钉”为“皮槊”。该船船材皆为油松。船舱内出土文物26件,以瓷器及残片为从,还有灰瓦、青砖、石球、料珠、铁钉等,此中瓷器次要包罗白瓷碗底、青瓷碗底、酱油瓶、陶缸、青瓷罐、船型壶等,窑口有龙泉窑、景德镇窑、北方窑和当地窑等。此中船型壶、陶缸猜测为朝鲜半岛同期间的舶来品。别的还出土了捻料、象牙光角贝、葎草种子、西瓜籽、松子等。颠末检测,松子非蓬莱当地种,分布于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象牙光角贝次要分布于朝鲜半岛和日本海海域,蓬莱本地海域不见。经研究,其性质为元末明初蓬莱水城的和船。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